簡 介:
糯米燒麥:傳統小吃,采用優等豬肉,糯米,香菇,小麥粉等;軟糯噴香,油而不膩,餡多皮薄,晶瑩透亮,早餐必點單品。
規 格:1袋*500克*20袋(家庭裝,適合團購平臺售賣)
規 格:1袋*1kg*10袋(適合批發大流通)
燒麥
燒麥,又稱燒賣、肖米、稍麥、稍梅、燒梅、鬼蓬頭,在日本稱作焼売,是形容頂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狀,是一種以燙面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小吃。形如石榴,潔白晶瑩,餡多皮薄,清香可口。噴香可口,兼有小籠包與鍋貼之優點,民間常作為宴席佳肴。
在中國土生土長,歷史相當悠久。人們把它叫做燒賣 ;燒麥在制作材料做法等方面有很大差異。
起源:燒麥是非常引人喜愛的特色小吃,據說起源于包子。它與包子的主要區別除了使用未發酵面制皮外,還在于頂部不封口,作石榴狀。早稱稍麥,“以面作皮,以肉為餡,當頂做花蕊,方言謂之燒賣?!比绻堰@里“稍麥”的制法和今天的燒賣作一番比較,可知兩者是同一樣東西。
到了明清時代,“稍麥”一詞雖仍沿用,但“燒賣”、“燒麥”的名稱也出現了,并且以“燒賣”出現得更為頻繁些。如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回:“席上上了兩盤點心,一盤豬肉心的燒賣,一盤鵝油白糖蒸的餃兒?!薄督鹌棵吩~話》中也有“桃花燒賣”的記述。清朝乾隆年間的竹枝詞有“燒麥餛飩列滿盤”的說法。李斗《楊州畫舫錄》、顧祿《桐橋倚棹錄》等書中均有燒賣一詞的出現?!肚迤缴教迷挶尽た熳炖畲渖徲洝罚骸盁u、匾食有何難,三湯兩割我也會?!备党缇亍冻啥纪ㄓ[·成都之食品類及菜譜》中開列了“各樣燒麥,大肉燒賣、地菜燒賣、凍菜燒賣、羊肉燒賣、雞皮燒賣、野雞燒賣、金鉤燒賣、素芡燒麥、芝麻燒麥、梅花燒麥、蓮蓬燒麥……” 清代無名氏編撰的菜譜《調鼎集》里便收集有“葷餡燒賣”、“豆沙燒賣”、“油糖燒賣”等。其中“葷餡燒賣”是用雞肉、火腿配上時令菜作餡制成?!坝吞菬u"則用板油丁、胡桃仁和白糖做餡制成。中國南方還有一種“鹵餡芽菜燒賣”。
時至今日,現時各地燒賣的品種更為豐富,制作出更為精美了。河南有切餡燒賣,安徽有鴨油燒賣,杭州有牛肉燒賣,江西有蛋肉燒賣,山東臨清有羊肉燒賣,蘇州有三鮮燒賣;湖南長沙有菊花燒賣;廣州有干蒸燒賣、鮮蝦燒賣、蟹肉燒賣、豬肝燒賣、牛肉燒賣和排骨燒賣等等,都各具地方特色。